活動策劃公司:比如: 提升紐約酒店的營業額
2018-05-24 12:04:14
只是,曾經牛逼哄哄令人無比崇拜的美國高速公路總里程,現在只是全球第二,第一是中國。
1893年,伯內斯隨父親從奧地利移民美國,趕上美國貧富分化,鐵路大亨范德比爾特稱“公眾該死”,記者和作家發起史上有名的“扒糞運動“,(Muckraking Movement), 揭露壟斷集團的黑幕,你就感覺,公關的機會來了。
今天的公關其實比伯內斯那個時代更復雜也更有趣。最近讀美國人寫的關于行為經濟學的《隱形動機》,人們的群體反應看起來是隨意的,但集合起來,整體具有理性,而我們根據專家判斷總結出來的所謂規律和正確答案,往往是錯誤的。想想現在美國大選中的特朗普現象,一個口無遮攔,簡單粗暴的大款,竟然獲得如此大規模的支持,專家的判斷呢?
伯內斯動員了所有力量,工會、媒體、意見領袖,建立“前線行動組織“在各州鼓動,用經濟和民生議題吸引公眾,使之與公路運輸業的立場一致。
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看今天中國的公關,我們一下跨越了所有這些時代,新聞代理人式的“公關“仍然大行其道,無節制地維護雇主(客戶)利益,而互聯網、社交媒體又讓我們的很多傳播行為超越了伯內斯的“雙行道”。
伯內斯提出的一些公關基本理念,應和了他舅舅(姑父)弗洛伊德的理論:人的思想和行動,是出于對被壓制欲望的替代性補償,人對某事物的欲望也許并不因其價值和效用而生,而是因為我們無意識地將其視為他物地象征,或者某種自己羞于承認的欲望的替代和補償。
當年,伯內斯們認為公關是高級的,廣告只是真對產品。我們今天則說,不為增加銷量的公關都是無用之舉,都是流氓。
最近讀了關于美國公關業創始人之一愛德華·伯內斯的兩本書《輿論的結晶》和《宣傳》,知道伯內斯是奧地利心理學家,精神分析之父西蒙·弗洛伊德的外甥,1886年,弗洛伊德從他就職的醫院辭職,開始經營“精神分裂”領域的私人診所,同年與瑪莎·伯內斯結婚。 公關之父愛德華·伯內斯的母親是弗洛伊德的姐姐安娜,父親是弗洛伊德妻子的哥哥伊萊·伯內斯(誰幫我解釋一下這種關系)。
伯內斯建議不談卡車公司,也不談公路運輸,談公路。他讓卡車公司聯絡所有相關組織,游說國會批準上百億美元的預算,建立龐大、高效的公路體系,促進整個經濟的發展,而避免當前競爭對手之間的短視爭斗。
明星的號召力,對那個人的復雜欲望和對比性,讓我愿意為TA推薦的產品花錢,追隨TA倡導的行動。
弗洛伊德一家在維也納從1891年到1938年居住地